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
南财教字〔2022〕81号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根据《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省教育厅 省委人才办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2〕10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引导高校持续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提高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以下简称卓工计划2.0专业)立项建设工作。现就我校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要求和数量
(一) 申报范围和限额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基础较好、产教联动深入、办学成效显著的各类工科专业,可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但不得与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省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依托专业兼报。
我校可申报3个专业。每个企业参与合作共建专业不得超过3个。
(二)申报基础
申报专业应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注重支撑服务引领,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现有教学基础和实验实训条件能满足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校方专业负责人应具有正高职称,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经验、较高的师德修养和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共建基础
共建方实力雄厚,连续3年以上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实验实训指导与平台建设、专业课程教学等。合作企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行业领军型企业,有省级以上重点研发机构,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可参与“卓工计划2.0专业”培养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不少于30人。
二、建设任务
(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系统谋划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注重从学科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转变,从专业分割向跨界交叉融合转变,从适应服务向支撑引领转变,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深化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机制,梳理重点产业链图谱和人才地图,摸清“卡脖子”技术环节人才需求,加快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推动专业建设和行业企业同频共振、融合创新。鼓励将工程实际案例、技术转化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专业教育。
(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进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文化,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契合区域产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等重要育人主体作用,校企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融合贯通,共同创新教学方式,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改革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强化以能力和素质评价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将工程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融入教学环节,加强文化熏陶,强化学生工程专业思想,引导学生认同工程职业、坚定职业理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课时比重不少于30%。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鼓励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专业教学中企业实习、校企协作项目训练的累计时长达40周左右,培养学生对产品和系统的创新设计、制造、运行和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鼓励行业企业将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安排企业导师进行全程指导,实行真题真做。
(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与考核办法,把行业背景和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重要内容。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设立若干企业教师专岗和产业教授岗,促进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骨干双向交流。建立专任教师定期赴合作单位挂职或轮训制度,原则上每3年须有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一线的实践经历,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习实训等环节教学时数占总教学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全面提升教师团队产教融合意识、产业敏感度,持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五)推进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与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定位相符的课程教材体系,融合高校基础研究、应用研发能力和企业行业产业前沿技术、产品研发经验与成果。共建企业为共建专业量身定制开发课程模块或项目化课程,嵌入的企业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图书、慕课、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案例库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选用有行业企业参与编写的教材及讲义。
(六)深化专创融合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本专业5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至少1项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或申报发明专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系列活动。鼓励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共同推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共同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三、材料报送
请各单位于12月15日下午16:00前,将以下材料纸质版统一报送至行政楼512,电子档发送至zbk512@126.com:
1.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申报书》(附件1):书面文档一式6份(A4双面打印。申报书格式及内容须与样表一致。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和电子版。
2.《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2),纸质版一式1份和电子版。
3. 佐证材料电子版。
四、其他事宜
1. 本次申报需在2022年12月17日至19日期间登录“江苏省本科教学信息平台”(网址:http://jsgjc.jse.edu.cn),点击“江苏本科教学项目申报”栏目下的“卓工计划2.0专业申报”选项,在线填交《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申报书》及相关报表。后续工作将在评审后通知。
2. 其他事宜请联系行政楼512教学研究科赵老师,电话:86718592。
教务处
2022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