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

京财经大学

南财大教字2023〕187 号

http://jwc.nufe.edu.cn/__local/B/5D/7F/E932468D1C1451AC625E455F4F3_820DFAE8_E2.png


南京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实施教学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学生中心”理念,面向未来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部“四新”建设精神、江苏省新文科建设的意见和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经济管理知识素养、具有经世济民本领和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坚持德育为先,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各环节。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

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深入落实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关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学生中心、多元发展

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围绕学校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的课程共享与融合互通。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培养,开放选修课程,为学生接受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创造条件。

(三) 底线思维、顺应时代

强化底线思维意识,精准对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或专业最新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鼓励对标专业认证要求,科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

“四新”建设为指引,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学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推动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开设跨学科课程。

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苏教高〔20235号),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为驱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文科人才,推进我校文科教育迈向更高水平。

充分研判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各专业应在专业主干课或限选课中至少开设1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系统思维、注重逻辑

提高培养方案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所有专业须在培养方案中,设计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表(示例见附件1)、毕业要求与课程设置关系矩阵表(示例见附件2)。

依照课程内容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持与达成度,加强课程整合,明晰课程逻辑关系,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一步落实多样化成长途径设计,支持个性化培养,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学习创造条件。建议各专业构建课程关系图(示例见附件3),清楚展示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补充关系以及替代关系。

鼓励课程设置对标国际国内标准,或对标国内高水平财经大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如对标国际国内标准,则须设计表格明确专业标准、细分知识领域、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课程设置对标准的调整情况。如对标国内高水平财经大学相关专业,则须设计表格明确对标高校、细分知识领域、课程设置等。

(五)特色发展、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体现南京财经大学“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彰显经济管理类学科、传统粮食学科优势,围绕“经管+”和“+粮食”,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通识教育课开设相关经管类与大粮食类课程,经管类专业学生应选择大粮食类课程,粮食类专业应选择经管类课程。专业任意选修课全校打通,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课。

(六)同步修订、一体推进

开设辅修专业的学院应同步修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梅西学院、工商管理(环境商务)专业、各实验班、方向班、微专业等应同步修订培养方案,以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

同步做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见附件4)的修订工作,理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前置、后置课程,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三、修订要求

(一)主体框架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统一)、实践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课程结构分析表(示例见表1)、教学计划进程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表(附件1)、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表(附件2)、必要的说明等主要内容。

1 **专业课程结构分析表示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学分数

占总学分

比例

学时数

通识教育课程

选修

12

7.55%

204

小计

12

7.55%

204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64

40.25%

1156

小计

64

40.25%

1156

专业教

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

必修

26

16.35%

442

专业主干课

必修

20

12.58%

340

专业限定选修课

选修

10

6.29%

170

专业任意选修课(个性化培养课)

选修

10

6.29%

170

小计

66

41.51%

1122

专业综合实践

必修

11

6.92%

-

小计

11

6.92%

第二课堂活动


必修

5

3.14%

选修

1

0.63%

小计

6

3.77%

必修模块合计

126

79.25%

选修模块合计

33

20.75%

毕业总学分

159

100%


(二)学分与学时

非理工科专业总学分原则上应控制在160学分以内,理工科专业总学分原则上应控制在170学分以内。各专业学分由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组成。普通课程每17学时(不含复习考试)计1 学分;体育课每 34学时计1学分。总学分在每个学期的分布相对均衡。

(三)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有6个模块,每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每个模块必修2个学分,合计修满 12 学分。进一步梳理现有课程框架,设置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并将2020版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归并到该模块,要求本科生必须在该模块内选修一门课程获得2个学分。设置独立的公共艺术类课程模块,要求本科生必须在该模块内选修一门课程获得2个学分。

2.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2)、数学、信息技术、语文、英语、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教育3学分、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体育4学分、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信息技术、英语、数学、大学语文四类公共基础课程由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和新闻学院开发相应的课程菜单(见表3),做好课程及内容的迭代更新,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选择相应课程。

2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

学分

理论

实践

学分

实践学时

开课

学期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2.6

44

0.4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6

44

0.4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6

44

0.4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2.6

40

0.4

8

形势与政策(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

2

34



二~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2.6

40

0.4

8

四史课(每个学生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选择一门课)

1

1

17



学分合计

18

16


2




3 四类公共基础课程菜单及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建议学期

备注

数学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

5

1

请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并提前与应用数学学院协调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开课学期。

高等数学(理工类下)

4

2

高等数学(经管类上)

5

1

高等数学(经管类下)

4

2

微积分(上)

5

1

微积分(下)

4

2

线性代数(理工类)

4

3或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

3或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

4

3或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4

3或4

信息技术

Excel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

2

3

各专业至少选择1门信息技术类课程作为必修。考虑到课程开设和机试安排,课程建议按照建议学期开设,如需调整,建议按照提前或者延后一学年来安排。

办公自动化软件深度操作

3

3

C程序设计

4

3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4

4

Python语言基础

4

4

Python财经大数据分析

3

5

人工智能入门

3

6

语文

大学语文(综合写作)

3

1

非理工类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其中1门作为必修。理工类专业可不选。

大学语文(文学与文化)

3

2

英语

大学英语(上)

4

1

各专业必修课。

大学英语(下)

4

2

大学英语基础(上)

4

1

小语种学生必修。

大学英语基础(下)

4

2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2

3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1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

旅游英语

2

3

财经英语报刊选读

2

3

商务谈判

2

3

剑桥商务英语

2

3

跨文化商务交际

2

3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须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2018版)和专业认证的要求为主要参照来设置,原则上总学分为66学分左右,其中必修课46学分左右,选修课20学分。大类培养学院须将第一学年内开设的必修课程在院内进行打通。

1)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课程,由专业所在学科、专业大类共同的基础课程组成(专业类与专业名称对应关系见附件5),以一级学科为主设置,兼顾相关、相邻学科的知识体系,专业基础课程26学分左右。

2)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领域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20学分左右。专业主干课程应充分体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体现专业的核心元素,课程内容应精炼避免交叉重复,课程安排应注意前后逻辑关系。

3)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作为专业教学平台的延伸,应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关系。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的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内容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新兴、边缘学科知识。鼓励按照专业方向、就业导向设置课程组群,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每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修满 10 学分。

4)专业任意选修程(个性化培养课)旨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知识复合的途径。全校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原则上实行打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鼓励各专业在任意选修课模块中设置课程组群,引导学生选修课程组群中的课程,增强学生的知识复合能力。每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修满10 学分。

各学院应对归属本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任意选修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定位,同一门课程不得既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又作为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5)每个专业应至少开设2门全英文或双语课程(其中至少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中开设1门全英文或双语课程),主要从通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选择设置,有条件的学院可以为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单独开设更多的全英文课程。鼓励开设全英文课程的专业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授课。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含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见表4)体育4学分、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6学分等内容。劳动教育按照《南京财经大学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南财大教字〔202186号)执行。第二课堂按照《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执行。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应不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要求。基于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经济管理类与工科类各专业总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原则上应比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比例高5-10个百分点。产业学院相关专业实践学分的比例应对标江苏省本科高校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认定指标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即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少于总学分的35%

4 **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专业综合实践)

课程名称

学分

含实践教学学分

学时

含实践教学学时

学期

XXXX专业综合实验(或其他指定课程)

3

3

51

51







3


XXXX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或其他指定课程)

2

2

34

34







2


毕业设计(论文)

4

4

20周

20周







毕业实习

2

2

8周

8周








2

其他需要放在该模块的课程













小计

11

11












(四)有关说明

1.按照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实施“1+3”大类培养的学院,第一学年的必修课程应在学院内部统一,合理搭建共同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实行打通培养。

2.规范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尽量采用国内外通用课程名称,并提供规范的中英文对照名称。双语课程在中文名称后标注“双语”,全英文课程在中文名称后标注“英语”。

3.规范新开课程。新开课程应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提供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和主讲教师简介,经教务处批准后准予开设。

学院增设归属其他学院所属课程的,应事先征求课程归属学院意见,准确确定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代码、学分、学时等

4.理顺课程归属。课程归属原则上归各教学单位,因特殊原因造成的课程不归属于教学单位的,应报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逐步梳理已有同名课程归属于不同学院的状况,按学科专业合理确定课程归属。

四、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院(部)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文件,并与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深入调研论证,高质量完成修订工作,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成为推动我校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动力。

(二)加强领导

学校教学委员会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审核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审定各专业修订的培养方案专业应成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开展修订工作,组织相关讨论调研、论证等。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须包括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原则上至少一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至少一名行业专家,其中,校外专家的比例不低于1/3。教务处负责培养方案修订的整体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负责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理、汇编、落实等工作。

(三)责任到人

学院院长是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是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应在院长领导下全面组织、协调学院培养方案修订相关各项工作并加强与相关课程归属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责任人,应在学院领导,加强研究、充分论证,具体开展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由各专业系主任登录学校新教务系统(教师端)按学校要求在平台上填报。

(四)时间安排

1. 20235—10

各学院应组织调研充分收集行业、企业、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走访兄弟尤其是著名财经类高校,学习借鉴兄弟高校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 20235—11

教务处走访高校,学习借鉴兄弟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听取学院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修订的意见与反馈,制定学校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3. 202311—12

各学院根据学校修订意见与要求,拟订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外校本专业专家对培方案初稿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4. 20241月3月

各专业对培养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定稿20243月底之前由系主任平台上填报定稿同时向教务处提交新旧培养方案课程变动说明。学院在平台上传课程教学大纲,向全校公布。

5. 20244月

教务处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理、汇编并落实当年秋季学期教学任务。各专业根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并发布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财经大学

                                                                            2023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