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次数:

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

 

一、重点工作

(一)  组织申报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按照《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4]86号)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苏教高[2015]2号)文件精神,积极做好我校品牌专业的申报工作。

学校将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明确申报专业,并落实专人准备申报材料,在全省本科高校的激励竞争中要保证我校应有的份额,并力争有所突破通过参与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努力打造更高的本科人才培养平台,,带动其他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我校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建设步伐。

(二)  部署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安排的通知》(苏教办高[2015]1号)文件精神,我校将于2017年下半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今年的重点任务是领会精神、建立组织架构、抓好教学规范性工作。从今年起,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审核评估工作的要求,通过以评促建,不断完善和提升我校的办学机制和措施。

学校将成立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迎评促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抽调专人,落实责任。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全面把握审核评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和学习相关高校经验,制定我校迎评促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常规工作

(一)  持续推进课程建设

1、做好第一期视频课程的验收工作。

按照学校视频课程建设计划与要求,对第一期视频课程进行验收。严格按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紧密结合各课程建设进度、达成目标、推广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验收。

2、遴选新一批视频课程。

今年学校将继续推进优质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课程的专业覆盖面和学生受益面。上半年将继续开展视频课程遴选工作,遴选新一批1015门视频课程资助建设。

(二)  强化专业建设

1、按照学校调整后的专业建设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充分整合资源,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保持动态平衡。

2、切实加强新建专业建设,全方位保证新建专业的办学条件,在进行年度检查的基础上发布新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

3、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有效举措,试行开展专业建设考核评估,鼓励各专业办出特色。

4、根据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对2012年立项建设的十二五省重点专业(类)进行总结验收。1)学院自查。各学院以《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为依据,按照验收要求做好自查工作,整理归档专业建设资料(纸质和电子稿),填写重点专业评估验收申请表。(2)学校预评估。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以《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为依据,通过审阅验收报告和实地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2年度立项建设的十二五省重点专业(类)建设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三)  启动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评选工作

本学期将结合教学竞赛开展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激发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四)  做好校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遴选推荐工作

继续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通过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我校教学成果,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重点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冲击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五)  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组织开展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验收等工作。改革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制度,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施行差额评选办法。

2、总结经验,加强培育,积极建设,争取在推荐、申报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和省级“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进展。

3、修订优秀教学类成果的奖励办法,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取得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冲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字头奖项。

(六)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1、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1)出台学校《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意见》。(2)在开展专项坚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发展规划。(3)探索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构建实践、实习、实训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切实加大训练力度。

3、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1)抓好精品实验课程立项、建设工作。(2)全面落实学校综合实验课程开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3)加强全校实验选修课程的开设与管理。(4)大力开发大型数据库、创新性实验项目等软件平台,加强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建设。(5改造多媒体教室,建设可视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1)修订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2)进一步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整改方案,按照规划抓紧安排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进度。(3)规范使用实验教学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全校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全程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和结果。(4)配合数字化校园一卡通改造,进一步开发实验室一体化管理系统,以每台设备为独立管理单元,统一调度实验室电脑及设备的使用及查询,充分提高每个实验室、每台电脑及设备的利用效率。(5完善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管理。

(七)  加强通识课工作

1、进一步加强校外通识课程教师的遴选与聘请工作,并加强对各学院聘请校外通识课程教师进行审核与备案;

2、加强通识课的教学运营管理,尤其是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条件支持、教学时间协调、教材选用、调(停)课、试卷印刷、课时费支取与发放、期末考试材料归档等管理与服务工作;

3、组织通识课程教学检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其它日常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工作,加强通识课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跟踪管理;

4、对通识教育课程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要求、成绩评定标准等的审定工作做进一步的规划和要求;

5、继续组织举办高质量、高水平通识教育名家讲坛;

6、加强通识教育在线课程等课外学习资源建设。

(八)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优化学生评教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学生评教与同行评教、督导评价相结合,绝对分数与相对分数相统一,切实规范学生评教过程的系统组织和结果的有效利用。把课堂教学考核纳入教学质量考核。

2、认真总结新出台的教学部门教学工作考核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3、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过程及结果监控。动态跟踪毕业班学生的成绩状况,确保毕业率与学位率达到学校规定指标。及时监控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切实推进学风建设。

(九)  加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

1、进一步完善新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内,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修改、充实和调整,实现教务系统与网络统一支付平台对接,集成实验室门禁系统与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与数据中心数据进一步对接。

2、进一步加强以教务处为主的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3、建设移动教务平台。实现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手机选课、课表查询、成绩查询、考试查询等业务。

4、建设学生成绩自助查询打印系统。建设学生自助查询打印机,投放于学生事务大厅,实现学生有关信息的自助查询和打印。

5、优化学生选课系统。针对目前选课过程中存在的性能瓶颈问题,采用数据库平台迁移(小型机+UNIX)、WEB服务器性能优化、自主开发学生选课系统提高系统的服务能力。

(十)  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做好20132014届学生的转专业工作。

2、修订完善我校2015年转专业办法。

3、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1)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内,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修改、充实和调整。(2)进一步加强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4、逐步完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制度、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稳步推进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