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高等教育总要求为指引,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思想,以学校《“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为指针,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继续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立德树人,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懂经济会管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明确各项改革措施的责任人、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间表,确保各项改革有效、有序进行。
组 长:宋学锋
副组长:华仁海 邱伟芬
成 员:陆华良 张为付 侯立军 姚学峰 姚文韵 黄 能
戈晓毅 张励行 各教学学院院长
四、本科生培养实施举措
(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全方位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1.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教育教学评估的新标准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建设新规范,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修订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3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
(2)2016年6月完成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3)2016年12月编制并印发最新版《本科教学一览》;
(4) 2016年12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规范与学分认定办法》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学生处、校团委、各学院
2.推行辅修专业制度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构建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个性化培养体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以外的辅修专业课程。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9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本科辅修专业实施管理办法》;
(2)2016年9月启动辅修专业报名遴选工作;
(3)2016年10月辅修专业班级开课。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学生处、相关学院
3.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模式,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学院办学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遴选优秀学生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培养的有机衔接,为有潜质、有特长的优秀学生提供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12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2)2017年9月启动报名遴选工作,2017年10月正式实施。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相关学院
(二)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提高全校专业建设水平
1.推进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争取新增二期项目
系统推进5个品牌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课程和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各环节的综合改革,确保5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顺利通过验收,力争新增1-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2.充分发挥省品牌专业的示范效应,实现学校专业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起,结合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各专业年度报告制度,总结建设进展,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2)2017年,开展校级品牌专业建设,扩大品牌专业建设覆盖面,为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打下基础;
(3)2018年,启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校内遴选工作,为参加省级遴选做好充分准备。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相关学院
3.开展学校专业评估,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根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专业排名、生源状况、就业层次和社会评价等多项指标,对我校现有专业进行系统评价,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出台《南京财经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和《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2)2016年3月部署审核评估工作;
(3)2016年9月起分批分类开展专业评估;
(4)2017年7月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5)2020年前完成对全校本科专业评估并落实各项改进措施。
牵头人:陆华良 侯立军
主责部门:教务处、评估办公室
协同部门:各学院
4.建立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结合招生、就业及转专业情况,实施本科招生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实现专业的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6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招生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办法》;
(2)2017年招生起实施本科招生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吸引力和办学水平。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
协同部门:学生处、各学院
(三)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1.建设在线课程,推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
自建和引进相结合,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在线课程建设力度,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完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全部课程的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等网上开放,积极构筑“虚拟课堂”、“虚拟学期”,提高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起,每年立项建设20门左右在线课程,同时每年引进5门左右校外优秀在线课程用于补充教学资源;
(2)2016年6月前完成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对接和上线工作;
(3)2016年9月完成学校所有课程教学文件的上网工作;
(4)2016年12月试行网络辅助课程教学,进一步扩大在线考试覆盖面,试行利用网络课程在线修读学分;
(5)2017年试行“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各学院
协同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2.加强新课程开发,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
加强新课程的开发,增开通识教育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专业课程开发,打通专业任意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可选性强的选修课程。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经管类专业任意选修课打通设置,并逐步扩大到全校各类专业;
(2)2016年启动“新课程建设计划”,每年以专题立项形式资助建设40门左右新课程;
(3)到2020年,新开发课程总计达到200门左右。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各学院
3.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建立课程准入和退出制度
加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建设,精炼和更新教学内容。推进大学语文、外语、数学、计算机、思想政治课和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以能力水平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办法。大力建设精品实验实践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建立课程准入和退出制度,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课程体系。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各学院
(四)以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中心,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辐射示范效应。有效利用学校附近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时对接,促进并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发展。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9月出台《南京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2016年9月试行开设创业教育班,条件成熟时开设创业学院;
(3)2016年12月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内涵建设,2018年力争建成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
协同部门:各学院
(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统筹全校教学资源,构建研究、培训、咨询、评价、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服务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2016年起,常态化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工作,开展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教师遴选工作,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牵头人:戈晓毅
主责部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协同部门:教务处、人事处
(六)以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为抓手,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积极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大力拓展学生交流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外教讲授的专业课程,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短期国际交流和国际学术会议,大幅提高海外访学和出国留学学生的比例,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出台《南京财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2)2017年,通过广泛调研,出台《南京财经大学国际化建设“四大提升”计划》,统筹计划并积极参与国际专业评估和认证,推动商学院AACSB认证;
(3)2016-2020年,建设1-3个全英文授课专业,新增1-2个左右国家批准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每个学院聘请2名左右外籍教师。
牵头人:黄能
主责部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协同部门:教务处
(七)以强化过程管理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构建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监控机制
搭建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做好本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工作,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6年9月完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
(2)每年12月完成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填报工作;
(3)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做好相关年度报告的发布工作。
牵头人:陆华良
主责部门:教务处
协同部门: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国有资产管理处
2.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包括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实验教学评估制度、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制度、试卷评估制度等评估制度在内的全方位保障系统。
牵头人:侯立军
主责部门:评估办公室
协同部门:教务处
五、研究生培养实施举措
(一)扩大生源范围,确保入学质量关
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硕、博生源质量。广泛宣传动员,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985、211和本校学生第一志愿报告我校。对第一志愿报告我校并被录取的985、211和本校学生,第一年无条件享受奖学金。
(二)积极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1.按照入主流重特色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粮食行业特色制定博士人才培养方案。
(2)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以年轻博士老师为主体,开发双语课程。
(3)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行业需要和社会热点,开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专业课程。
(4)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基础学术要求。导师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CSSCI上发表具有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撰写学位毕业论文。
(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问题意识。毕业论文一定要以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粮食经济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
时间安排与进展:正在调研,2016年9月开始实施。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粮食经济研究院
2.实行校内学术指导与校外行业选题双元结合的培养模式
(1)以校内的学术指导为博士生培养基础。扩大校内导师资格人选,将年轻博士教师吸纳到导师队伍中,形成知识结构全面的导师队伍,实行博士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制度。
(2)以校外的行业选题为博士生培养的特色保障。加强与粮食行业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聘请校外行业兼职教授,为博士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工作岗位服务。
(3)以双元结合作为博士人才项目通过验收的保证。坚持基础培养入主流,专业培养重特色理念,强化双元结合,为最后通过验收服务。
时间安排与进展:正在实施, 2016年底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粮食经济研究院
3.坚持主导师协调下的导师组分工负责制
(1)主导师负责整体培养过程的设计。符合条件的招生导师在当年的招生简章中公示,招生完成后配备一主三辅的导师组,副导师三人分别由经济学、管理学、粮食学科组成。
(2)导师组合作完成培养全程。副导师中的经济学、管理学导师负责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粮食经济学科导师负责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导师组负责毕业论文的写作。
时间安排与进展:正在实施, 2016年底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粮食经济研究院
4.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从博士生招生开始,每一个导师组将博士生培养作为一个项目,负责全过程的培养与管理,包括:基础专业课程学习、海外进修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社会专业调研、毕业论文写作等,最后毕业获得学位。
时间安排与进展:正在实施, 2016年底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粮食经济研究院
(三)认真做好硕士研究生教育,努力提升培养质量
1.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稳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理论深度和方法论,加强一级学科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有关职业资格考试有机衔接,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2.积极构建符合分类培养的研究生特质的课程体系。
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必修课,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加强学科基础课建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人才职业素养的提高,努力打造特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硕士核心课程。
(1)整合校内资源,开发入主流的基础课程
各一级学科的基础课程开发和教学一定要与学科主流相衔接,为研究生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其中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要整合全校资源进行开发提炼,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科基础课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
(2)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各专业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要结合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开发特色专业课程,注重课程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3)开发潜在资源,编写专业特色教材、课件
结合我校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特点,组织力量编写专业特色教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资料等,力争三个优势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都有一部网络课程或教学课件网上公开。
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承担国家、省级研究生教育课题研究,加强对研究教育中的经验总结和成果积累,为申报各类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创造条件。
时间安排与进展: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相关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已经组织实施,正在积极推进。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
协同部门:各学院
3.实施课程教学AB制,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各二级学科的课程教学实行AB角主辅制度,形成主讲任课老师与辅助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探讨的机制,防止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因人设课、随意调课、无故停课等现象。
时间安排与进展: 2016年9月制定相关管理制度,2017年开始试行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
协同部门:各学院
4.加强论文的规范性管理和学术性提高
出台《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指导目录》,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范围和层次。
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行全过程管理,各二级学科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公开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把关,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检查结果与指导教师的绩效挂钩。
时间安排与进展:2016年2月已经出台文件,对研究生论文过程管理已经实施。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
协同部门:各学院
5.加强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建设,提升教学案例质量
在现有校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校内外合作,每个专业硕士点每门专业课程必须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库,对优秀案例进行奖励。
时间安排与进展: 培养基地建设已经实施,案例库建设正在进行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
协同部门:各学院
(四)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研究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通过外部聘请、引进和内部培养师资等办法,逐步扩大研究生双语化课程比例。在招生和培养环节,对研究生的外语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制定《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出国进修学习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出国深造进修,相关费用由学校、国家(省)奖学金和指导老师科研经费承担。
定期聘请国外专家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将研究生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情况纳入研究生奖学金评比系统。
时间安排与进展:2016年3月相关文件已经征求学院意见,2016年9月正式定稿,并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牵头人:张为付
主责部门:研究生处
协同部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各学院
六、条件保障
(一)本科生培养经费保障
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营造领导关注教学,经费倾向教学,师生投入教学的氛围。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用于日常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经费逐年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涵盖十三五规划重要改革与发展内容。预计每年经费投入总量为2670万元左右。
(二)研究生培养条件保障
提供研究生培养的硬件保障,进一步改建博士研究生自修室、学术报告室。加大研究生的奖助学金投入和专项投入,设立博士生培养专项基金、研究生海外研修学习专项基金、新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专项基金、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课题研究专项基金,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