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南财大校字〔2016〕67号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高等教育总要求为指引,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双一流”计划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为契机,全面落实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力争形成一批示范性专业,努力构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力打造高水平本科教学师资队伍,继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工程——提升专业质量,打造南财特色
1.重点开展品牌专业建设。集中精力开展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示范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积极开展校级品牌专业建设,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打好基础,力争新增1-2个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二期项目。
2.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构建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个性化培养体系,建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探索第一课堂培养模式改革和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以学校优势和重点专业以及具有吸引力的专业为主开展辅修专业教育,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以外的辅修专业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渠道。
3.探索实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校级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遴选、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专业导师制、小班化教学,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打造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培养平台,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机制,为优秀学生创造宽泛的发展通道。
4.加强新专业建设。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审慎地设置新专业;加大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新专业建设的过程性评价与监控,保证新专业的建设水平。
5.建立专业评估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专业评估,评估结果与各专业招生计划直接挂钩;建立健全专业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保持专业动态平衡。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1.打造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构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课程,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扩大我校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面和影响力。“十三五期间”,自建和引进相结合,重点建设100-150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完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全部课程的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等网上开放;引进25门左右校外优秀在线课程;总结和探索在线课程建设经验和评价体系,提升我校在线课程建设质量;积极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力争建设1-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积极推行“翻转课堂”。以各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100门左右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
3.积极开发一批新课程。启动“新课程建设计划”,以专题立项形式资助建设新课程。积极建设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的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课程,力争建设一批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的新课程,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增开通识教育课程,打通经济、管理类专业任意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
4.继续推进公共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公共课程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推进公共课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通识课程体系改革,合理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模块;继续完善“平台+模块”的外语教学改革,巩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数学公共课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完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下考核和评价方法;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着力推进“统一目标下多维度考核”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设置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选课自由度。
(三)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质
1.创新创业教育
(1)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开设创业实验班,以创业课堂、创业讲坛、创业主题活动、创业赛事等形式和载体,让有创业潜质的在校大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和训练。加大覆盖面广的学科竞赛的资助力度,以赛代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鼓励各学院举办与自身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学科竞赛项目,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覆盖面,加强项目指导和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创业园、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创建学生与企业互通的渠道,将学生、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学校集中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各专业开发符合社会和学生需求、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把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方法和原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4)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社团、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集中展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进一步加深我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实验实践教学
(1)持续推动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整合校内外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十三五期间,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新建部分专业实验室,重点建设1-2个校企合作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加大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创新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引入实验教学智能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程度,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活动、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场所;以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组建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重点资助建设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开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强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应用,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精品实验课程建设为抓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推动实验课程改革,打造精品实验公开课,加强高水平实验教材和指导书的编写,开发和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软件;全面落实毕业论文(设计)培优工程,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优良率,争取在省级毕业论文(设计)评优上取得新突破。
(3)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平台。制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淘汰一批不合格基地,建立一批管理科学规范、技术过硬、设备先进、发展前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一批稳定的、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指导水平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企业;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实习效果;鼓励各学院与建设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展开深度的战略合作,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变化的新需求。在学生实习实践、行业专家聘任、联合进行科技开发、科技咨询服务和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四)教师发展工程——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
1.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坚持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平台,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构建教学培训、研究交流、咨询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服务体系。实施教师培训工程,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名师讲坛、主题培训、教学工作坊、专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每年组织开展15场左右面向新进教职工、中青年教师、老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活动,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开展校级教学名师和本科优秀教学教师评选活动。“十三五”期间,评选10名左右校级教学名师,40名左右本科优秀教学教师,打造一批高水平、高素质、高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树立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促进优良教风形成。每年定期组织教学公开赛,引导教师重视教学,营造在教学中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对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常态化组织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等教学研讨活动。
2.调动学院在教师发展工作中的积极性。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学院“一把手”工程,各学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建设,要求学院每年组织不少于4场相关活动,并把执行情况纳入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作为对学院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鼓励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完善助教制度。
3.探索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推动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改革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4.实施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提升工程。遴选10个左右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0名左右校级教学名师,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在国家层面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评选中实现突破。
(五)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搭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1.升级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现有功能,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对现有“正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对原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模块,如: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实践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管理、体育管理、留学生管理等,依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进行完善,同时在界面友好性、操作便捷性、安全可靠性、运行高效性等方面做出改进。
丰富教务教学信息平台功能模块。通过对原有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者新购专门软件,增加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线修订”、“听课记录在线填报与审核”、“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评审管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线填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管理”、“教学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等功能平台,提高教务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2.搭建“移动教务教学”平台,实现教师的网络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轻便的手持终端设备进行操作;增设各类教学自助服务终端,实现成绩单、在读证明等材料的自助打印。
3.强化教学管理平台系统间数据集成,为学校信息化校园大平台提供数据支撑。针对已有“正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先极毕业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先极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系统以及新建的信息系统中孤立的数据库,制定数据编码规范,确定唯一数据来源字段,做好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
(六)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1.构建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监控机制。集成构建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全面搜集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按学院每年统计一次,并定期撰写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实现对教学运行的可视化常态监测;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每年编制并向社会发布学校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包括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实验教学评估制度、考试评估制度等评估制度在内的全方位监控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广泛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完善以毕业生基本薪酬为主导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反馈机制。
3.建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问责与改进制度。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与教学质量负责人制度,建立本科教学改进的激励机制,加大本科教学奖励力度等;研究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意见、落实改进措施、检查验收质量改进效果等。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组织实施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和验收检查。明确各项改革措施的责任人、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有序推进。
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宋学锋
副组长:华仁海 邱伟芬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戈晓毅 王宏勇 王海燕 卞志村 石 奇 李连军 李林木 张 成 陈 明
肖 辉 宋祖华 陆华良 周常宁 侯立军 胡秋辉 宣 烨 姚学峰 耿步健
倪 明 殷华方 郭承波 黄 斌 曹 杰 董学立 阚京华
各学院要按照教育部、省有关文件要求和学校统一部署,成立学院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机构。根据学校建设总目标和内容,制定本学院的实施方案。树立学院是人才培养主体的观念,明确本学院具体建设目标和内容,分解任务,确保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
(二)经费保障
为顺利完成预定的建设目标,根据建设目标和内容,在“十三五”期间,学校预计每年投入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专项建设经费2670万元,并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充分保障。其中:专业建设工程150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工程350万元,创新创业教育工程430万元,教师发展工程210万元,信息化建设工程80万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100万元。各专项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经费预算如下:
(一)专业建设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 |
5个省级品牌专业 |
930万元 |
校级品牌专业建设 |
5个专业*20万元 |
100万元 |
|
专业建设经费 |
校级专业建设经费 |
|
250万元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
本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
|
20万元 |
教育教学改革 |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教改课题建设 |
100万元 |
翻转课堂建设 |
100门*5万元 |
100万元(每年20门) |
|
合 计 |
1500万元 |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公共课程改革 |
|
50万元 |
全英文课程建设 |
50门*5万元 |
50万元(每年10门) |
|
在线开放课程 |
100门*10万元 |
200万元(每年20门) |
|
教学资源建设 |
课程网络化建设 |
每门课0.25万元,按照1000门课总量计算 |
50万元 |
合 计 |
350万元 |
(三)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资助 |
|
200万元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创新创业课程开发 |
10门*5万元 |
50万元 |
创新创业校外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导师 |
|
20万元 |
|
创业实验班 |
|
30万元 |
|
实践教学资源 |
国家级示范中心 |
20万/年 |
20万元 |
省级示范中心 |
13个*5万元 |
65万元 |
|
精品实验课程 |
15门*3万元 |
45万元 |
|
合 计 |
430万元 |
(四)教师发展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教师培训项目 |
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 |
|
10万元 |
在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
|
30万元 |
|
教学和教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
|
20万元 |
|
教学竞赛及各类人员评奖评优 |
教学公开赛、教学名师、本科优秀教学教师等 |
|
100万元 |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
|
50万/元 |
合 计 |
210万元 |
(五)信息化建设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教务系统维护与更新 |
教务系统维护、更新、集成 |
|
50万元 |
移动教务建设 |
移动教务系统开发与建设 |
|
30万元 |
合 计 |
80万元 |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项 目 |
种 类 |
数 量 |
经费/年 |
专业评估 |
校内专业评估经费 |
|
60万元 |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
审核评估专项经费 |
预算专项经费总额40万元 |
|
合 计 |
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