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总结
为落实《南京财经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办法》(南财大校字〔2018〕41号),教务处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继续开展了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检查的通知》(南财教字〔2020〕08号),从第6周开始到第11周结束,深入通识课堂开展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听课、巡考等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情况
(一)课堂教学情况
1、课堂管理。专项抽查20门近年新增通识课程,所有老师均能按时上下课,调课的老师及时按规定办理了相关调课手续。60%的老师开课前5-10分钟已到课堂,进行课前准备,如:点名、QQ群或微信群签到等。抽查时间段内,学生按时上课,到课率均在90%以上。其中,到课率100%的有5门课程,占抽查门数的25%;到课率在95%以上的有10门课程,占抽查门数的50%。
此外,随机抽查了42门通识课程,大部分老师均能提前进入教室开展教学准备工作,课堂秩序较好。但存在部分学生看手机、做其他事情的情况,约占随机抽查课程的一半。
2、教学质量。专项听课20门新增通识课程中,13门课程的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工作负责心强,占65%;11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选用科学合理,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占55%;9门课程教师对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讲解透彻扼要,占45%;14门课程的PPT(或板书)呈现比较合理,占70%;12门课程能够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相融合,占60%。学生对教师教学整体评价较好。但少数课程存在课堂学习气氛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二)考试考核情况
考试周(第11教学周)随机巡考42门课程。其中,课程随堂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有37门课程,占88%;随堂开卷考试5门,占11.9 %;提交课程论文后继续上课的有20门课程,占47.6%。在平时成绩考核中,采用课堂讨论35门,占83.3%;采用演讲、汇报7门,占16.7%。
二、成绩与不足
(一)成绩
经过多年推进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生显著变化。本次检查听课中,发现新的教学特色,体现在: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王桂玲老师开设的《心理学与人生》,苏建老师开设的《税收与社会》,左明霞老师开设的《广告与当代社会》,刘云老师开设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冯小茫老师开设的《宗教文化》,陈浩老师开设的《投资组合管理》,杨帆老师开设的《企业绿色管理》等课程,将教学内容与时政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参与度,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少老师将提问、讨论、交流、练习等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闵祥德教授开设的《书法赏析》,将书法理论与练习相结合,老师实时指导;曹姗姗老师开设的《南京古迹探寻》由学生上台演讲,老师实时点评等等。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二)不足
1、课堂管理应进一步严格。部分课程有学生迟到、早退、干其他事等现象。有的课堂学生玩手机比较多,前三排人数比较少,学生做自己的事等现象没有得到约束。个别老师上课不点名,课后不留联系方式,不建QQ群,学生难以找到老师。
2、教学过程应进一步丰富。少数老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不高,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讲授式。个别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易调动。
三、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不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秩序;不断完善课堂管理方法,运用线上线下手段,网络点名和课堂点名相结合,提高考勤和课堂管理的效率。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减少学生迟到、早退、玩手机等情况发生。
2、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增加讲授的吸引力。采用小组讨论、开放式问答、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线上线下答疑,指导学生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3、线上线下教学同向发力。网络是良好的学习、交流与沟通工具。网络课程有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及时巩固和课后提高的优点;网络教学可以方便师生更多互动,随时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网上讨论有良好的氛围,同学更加积极主动发言,讨论更加热烈;有问题可以在网上向老师请教,可随时得到解决,不受时间限制,效率更高。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更为方便。在教学中,师生应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教学不同的独特优势,有机结合,同向发力,共同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识教育应坚持全人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线下线上课程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宽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为实现人生全面发展和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
2021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