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
南财教字〔2025〕13号
关于开展2025年通识教育新增课程(人工智能类)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南财大教字〔2023〕187号)和《南京财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南财大校字〔2021〕185号)要求,经研究决定,2025年度继续开展通识教育新增课程(人工智能类)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模块申报要求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南京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构建符合时代需求、体现技术变革影响的通识课程体系,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2025年度优先重点新增人工智能类课程(“人工智能与科技文明”模块)。本次课程建设以“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为特色定位,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类及传统粮食学科优势,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理论(包括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和人工智能复合应用两大方向展开,经研究,拟新增以下方向的通识课程:
(一)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理论类课程(聚焦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
1.《人工智能通识》
2.《机器学习导论》
3.《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4.《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5.《AI大语言模型》
6.《AI数字人》
(二)人工智能复合应用类课程(突出跨学科交叉融合)
方向 |
课程名称 |
财经管理方向 |
《人工智能财经应用(Python)》 |
《AI时代的财富管理》 |
|
《智能消费与数字生活》 |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
|
《全球经贸中的AI见闻》 |
|
《市场营销的智能新玩法》 |
|
《商务/财务大数据分析》 |
|
粮食特色方向 |
《智能时代的食品安全》 |
《智能时代的饮食健康》 |
|
《粮食大数据与智慧生活》 |
|
《从农田到餐桌的AI之旅》 |
|
工科创新方向 |
《智慧城市:AI驱动的未来生活》 |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 |
|
《未来城市生活图鉴》 |
|
文体融合方向 |
《AI+艺术:当机器学习遇见创造力》 |
《AI艺术创作体验》 |
|
《智能体育与健康管理》 |
|
社会应用方向 |
《AI改变世界:技术应用全景透视》 |
《AI时代的社会变革》 |
|
《人工智能与伦理挑战》 |
|
《可持续发展与智能技术》 |
|
《未来职业与AI素养》 |
|
《AI实验室:无需代码的智能应用开发》 |
二、课程内容要求
申报的新增通识课程应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注重价值引领,同时课程内容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立德、铸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2.客观、公允:教学内容应当客观、公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3.鲜明、独特:横向融会贯通,纵向点线结合,凝练鲜明独特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启发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4.深刻、感召:无论是科学真理还是人文知识,都应该深入人心、涵养情怀、启迪人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社会责任和美好情感。
5.新颖、基础:讲授内容既能够反映学科新成果、新趋势,又能够与现实生活、时代发展相结合;同时适合全体学生学习,不以预先修习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
三、课程设计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既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又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
2.鼓励使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倡运用慕课等多种教学资源,拓展通识课程的教学空间。
3.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调研、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4.考核方式依据课程特性与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由考勤、讨论、作业、实验、考试、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构成。
5.课程教材、阅读书目、参考资料等配套使用,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6.合理、有效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灵活采用线上线下进行教学与交流。
四、申报条件
通识课程可以由教师一人申报,也可以组成教学团队申报,申报通识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应同时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2.原则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
3.有3年以上教学经历。
4.近3年没有教学事故。
5.对通识教育理念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五、材料报送要求
1.单位申报要求:每个教学单位原则上不超过2门课程。
2.个人申报要求:申报课程负责人(团队)同期只能申报1门新增通识课程。
3.评审表填报要求:填报《南京财经大学通识教育新增课程评审表》(见附件1)。其中,课程简介重点介绍课程开设的目的、内容及该课程在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课程负责人简介重点介绍开课人与开设课程相关的背景及经历。
4.《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要求:采用统一模板格式(见附件2),按文件第二、三项要求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得当,课后作业有思考讨论题,参考书目3本以上等。
5.《课程开设可行性报告》设计要求:内容至少应包括开课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成及相互逻辑关系、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过程性评价与最终评价方式。
6.申报材料要求:除《评审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开设可行性报告》之外,另须提交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从教经历证明、近3年的学生评教结果、一堂课的PPT、获奖证书等纸质、电子证明材料。
六、申报流程
1.学院初审。2025年4月8日前,申报教师将《南京财经大学通识教育新增课程评审表》等上述申报材料一并报所在学院初审。
2.材料上报。2025年4月10日前,各学院将申报材料(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和《南京财经大学2025年度新增通识课程申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由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后统一报送行政楼510室教务处通识教育科,并将电子稿发送至9220170009@nufe.edu.cn。联系人:周娟 电话:86718600。
3.教务处秉持公开公正原则对申报课程进行资格验证和材料复审,组织试讲并开展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决定是否予以开课。
七、其他
关于试讲工作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附件:1.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教育新增课程评审表.doc
3.南京财经大学2025年度新增通识课程申报情况统计表.xlsx
教务处
2025年4月2日